close

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里路雲和月。

讀畢老子道德經81 篇章,應該可以答卷下列19項原則性題目。

有關論道部分,有5項前置引導原則;

甲,道的名實描述,陳述。

乙,道的解說,特徵講述,本質說明。

丙,道的引喻,比方。

丁,道的發生,發現,認知,存在。

戊,道的作用,功用,功能,道用 (非道術致用)

針對於德的論述,有6項區分原則;

甲,常德與常道分際,體系秩序架構

乙,常德所合於道者,玄德,上德行為表徵

丙,常德所合於人倫之道,美德善行體系者

丁,個人修身之人品,品格,品德

戊,社會鄉鄰里美德,善行

己,君王治國玄德、賢德

清點盤面,收關篇章,道術致用,要領如下8款項涵蓋:

甲,修身養成,調適心態,端正態度

乙,認知事物矛盾本質,一體兩面

丙,掌握事物變化規律,細察靜動無有,柔弱適應機動,福禍相倚

丁,實踐致用,道法自然

戊,建構系統化架構知識體系,大智慧

己,整合系統,致用,道術相倚相成實現大用

庚,治術

辛,兵家,雜家術用

科學技術實踐,人生追求精彩,道家思想是為其指引,引導先行。天命之謂道,人倫之謂德。此致閤卷。

 

 

 

序言

 

我曾想為道德經作一件實事,把它81篇的前後順序,打散以後重新依序編輯排列,沒想到卻不易做下去。老子道德經篇章秩序重整,是一件艱難艱巨的重整工程, re-engineering。

 

今日我又發心回頭再來過。依老子81篇,圖難於易,為大於細。老子道家學說,本是先秦哲學前置集大成者,尊道貴德,是一個方面;在哲學體系上,有本體論,知識辯證,辯證方法,道家本質與特徵,現實道術致用等等不一而足。我曾恭請范光棣教授,出面起個頭緒,不得。而今,不揣淺陋,就道的論述,先加以清理整理。入難於易。

 

在本體論上,道家思想在闡釋天地人相互對應觀照認知,通過非宗教性的客觀體察、形而上意識提升、通過行為實踐來建構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大智慧,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勢成之。

 

在知識認知辯證上,道家思想是客觀理性,科學、唯物觀作依託,發展推演出來的貨真價實的真知灼見,無依道而生有,道是自然演化的遵循規律,純物質性的萬物有它的規律,如現代自然科學;而人世間,社會演化的最高准則,仍是依於道,道生萬物的旨意,是謂天命。依從道法自然的規律,進而建立人德的規範。尊道貴德,仁、義、忠、信、禮、法的上下架構。

 

在方法論上,道家思想講求唯物、科學態度。上知不知,不知為知,病。知常曰明;不知常,妄作,凶;知常容;不自是,不自見;道法自然。順天應人;大事入於細,入難於易的科學方法。

 

道家思想其本質特徵,道家思想博大精深,在此簡言之,萬事萬物,有生於無,無中生有;有無相生相成,無所不在,其周循變化幻變;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;有之以為利,無之以為用構成。

 

道家思想是講求致用性,著重道術體系的實用實踐功能,道用相生相成。道家其專注生生不息,利用厚生;動而俞出,用之不勤自性;至於修身為人靜篤為學,至虚極,守靜篤;至於政治,奇正兵家之術,至於國君、君王,授以無為而治,天下自正,大公無私,不親親。

 

不能形成體系架構化的知識,實不宜稱之為大智慧。道家確是中國先民前置集大成者,先秦悠久優秀思想精粹正覺真經,可謂世間常道。

道的意旨、意指,天命之謂道也,奉天承命。

 

 

新說真傳老子道德經            

我是一個老理工男,專攻動力系統與控制工程,與錢學森大師同行,快要活過孔子壽年了,我卻不甘於作老朽、老賊。因為早年曾是運動選手,現在心智體能,尚堪比老子青牛拖大車,尚可勉力而為。千百年來,老子一書,增删者完有之,我斗膽敢為天下先,試把道德經重新編列,再重新打造81篇,我曾經總理過台北捷運機電系統工程運營通車,而今不揣淺陋,重操舊業,以再生工程,重現古老老子道德經典,以饗中筆兒女後學。

工程啓動,勢必規劃先行。林語堂曾未更動81篇,將道德經重整成7大篇章。我今日將完全不更動字句,將81篇打散,重新調整編列秩序,整编成道、德、道術致用三大部分。對此,慎渠首先展示有關論道部分,再生工程有5項規劃原則;

 

甲,道的名實描述,陳述。

乙,道的解說,特徵講述,本質說明。

丙,道的引喻,比方。

丁,道的發生,發現,認知,存在。

戊,道的作用,功用,功能,道用 (非致用,非術用)。

一般而言,老子行文甚有章法。當老子所言及,道、天道、上帝,自然、天地、萬物的篇章,大體為與道論述相關的篇章,其與其他着重,如德、術用、治術等旁支明顯有所區分。老子一書用語,前後基本一致,科學化,理性嚴謹。

隨即,率先完成81篇完整示範性說明,講解。大致為老子對於道的論述,宇宙運行規則,純物質性範疇的定理、定律、原則,在形而上的心智層面,予人的啓示展現。繼而,依尊於道,貴於德原則。至於人倫之謂德,人間社會生命追求的大智慧,道德經正覺真經,慎渠有以下說明分解,德之真義。

論德部分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中山先生:人者心之器 論德部分

德是一個與空間關係緊密連繫的意念意識。首先德與道一樣,不是實物,不具備形相,但是在空間環境中,人世間個人獨處,或社會群體,也同樣能感知到其不具體的存在。自古早,被界定為形而上的意念。與其這樣同質同類的,還有感情,氛圍這一屬性心智認知感應的範疇,可感知察覺的情況狀態。所有生物界本能,自古始即為自然生物界所共有。

 

空間環境是德本源上的載體,西方人自古所生活的地域環境及與其集體衍生生活習慣、形成的思想意識,宗教文化,勢必與東亞人差異明顯。道家所依之道法自然,世界人間,自然存在這樣的異同背景,如天地日月星辰,或有地理上經度輕微差異,實際上,不分東西,確是舉世有共通普遍性,而且恆久存在。

 

 

然而總言之,生物界本能所存在德的意識,是具有維護個體及集體生存延續的重要功能。人間社會人倫之德,從學習,認知,知識,文化,價值,信仰,是會引導、決定一個社會的盛衰興滅的一個極其重要因素;也是會對個體個人在社會生活生存上,舉足輕重,決定酸甜苦樂滋味的重要元素。

 

道家老子論常德          生活的意義在增進全社會人的幸福

我與人交往,習於校內心理學會周二聚會一套,盍各言爾志,系內女漢子,悉能言善道,未來的心理咨詢醫師,長於交談,相互交流,也儘是展現溝通專長,一邊悉心傾聽,善解人意,一邊思索切入核心主題,抓緊要害,委婉陳述,顯擺。知彼知己,各得其所。德非打高空的,如道之格物致知,上窮碧落,下黃泉;而是人與人直靣對决,不須有顧左右而言他,實對實的真槍實彈,企圖即刻引起對方,生理情緒上,思想行為舉止上變異更張。個人的性格,修養,意識,信仰決定了處理人倫之道。

老子與孔子對天地,人關係態度是風牛馬不相干的,老子是非宗教式的樸素敬畏天地,而孔子是不接地氣,規避生命本質意義的,卻鐵齒一貫,唯心到底,一路走到天黑,2500年到至今公元2021年,許多東烘先生還在食古不化,指鹿為馬,把老子、孔子,魚目混珠為一夥,攪和。老子道家思想是具有了深刻哲學高度的思惟,天地人全靣涵蓋,有分際,有連繫,所以完整全面,完備有高深度,恆久性,有大致用性。

時下,君臣關係時已不存;人婦三從四德已不存;男女倫常貞潔之德已蕩然不存。德如何與時俱進,形成社會焦慮。社會前進要依循常道,道可道,非常道。而所依者常德,可也。觀老子常德,取法乎上,道法自然,自然終究為真實存在的人世間,恆久長存;繼而其後,美德者。德有三品,常德、美德、善行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。如何知守,绝棄,是足以建構起道家嚴謹的德行體系架構,娓娓以下道來,說清楚,講明白,至關緊要,中華民族須要重訢再打造一個道家的民族心靈新天地。

對於老子道德經81篇的再生重建工程,針對於德的論述,規劃有下列六項區分規劃原則;

甲,常德與常道分際,體系秩序架構

乙,常德所合於道者,玄德,上德行為表徵

丙,常德所合於人倫之道,美德、善行體系者

丁,個人修身之人品,品格,品德

戊,社會鄉鄰里美德,善行

己,君王治國玄德、賢德

一般而言,老子行文所言及,德、聖人、君王、知(意識) 、守、絕棄(行為) 等字句,約略涉及德的範疇。

 

老子道德經81篇,依據上端科學方法考察,似乎得出一個非常驚人的獨特發現。老子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德善行,完全付之闕如。而在涉及個人修身部分,有30篇之多,難怪老子被道教尊奉為太上老君,成功打造完成講求修身功夫上的大宗師,其來有自,名至實歸。與之相對應之儒家宗師孔子,正好形成德行論述上,巨大反差。因之,老子、孔子的道家、儒家的學說,哲學上的論述,兩者在德的鋪陳,確是必須相輔相成,互為補充。而老子道家最為獨步世間的定理,乃是在建立德認知上的架構秩序,基本緣自依地緣文化的因素,因之,明辨具體個別的德行,在各層次、界靣上,適用性的辯證,是絕對不允許含混、含糊籠统,簡化便宜行事的,若不能對症下藥,是會藥到命除,致命的,不可不戒慎,這往往是中西交往上的致命盲點、雷區。

統而言之,老子之視德,不僅因地而制宜,尚且,猶可與時俱進之。德源自心理意識,固有其與生俱來,生物本能天性。而文明社會,意識乃是通過社會學習,以形成常德、美德,善行,乃至於形成共同信仰,建立架構社會共同價值觀,臻於增進體現共同幸福的追求

末了,進入到了把書本闔上的階段,慎終如始,小心翼翼臨淵薄冰,人生收尾好,得善終。書本好全在收割時,精華精彩悉集於此。

老子道德經最先頭講述道,道家思想本源的理性科學論述;其後,進入主題,論述德,人世間的各社會層靣,與自身社會外界的地緣地域,之人倫大德,為人處世之道。老子用了多一半的篇幅,着重寫道家思想本體,德行的體系架構、與修身養成。在老子心中,德是意念,意識,自修身養成奠基。絕不是孔子所言,人的自性。現代腦醫學科學最前沿,在於,對於意識存在的空間探戡發掘,內容定義涵蓋,與心靈或神靈功能造化之確認。眾所周知,科學研究須要有哲理引導,哲學上的,先得說清楚,講明白,才可以去大幹一場熱火朝天。沒有清楚認知,其何為意識,何異於三寶大張其鼓下西洋,撈啥呢?不過窮折騰,沒有核心追求理念。德作為是非價值終極判齗依璩,是社會安定發展的優先根本基礎條件。而道家最終講求致用實踐,乃完成生命價值終極追求。

 

最後收尾,老子道家思想在專注,講述行事為人的道術致用,實踐。其具體內容有8項區分規劃原則;

甲,修身養成,調適心態,端正態度

乙,認知事物矛盾本質,一體兩面

丙,掌握事物變化規律,細察靜動無有,柔弱適應機動,福禍相倚

丁,實踐致用,道法自然

戊,建構系統化架構知識體系,大智慧

己,整合系統,致用,道術相倚相成實現大用

,治術

辛,兵家,雜家術用

我曾經是-個業餘的作家,現在,我自以為成為專業的寫作者了,有上千本以上的書庫,大部分與手上寫作題材無關,成為負擔,當然有些是文物收藏愛好。寫作老子道家思想,案頭書架堆積近百本書,要翻閱的得有一半,手上不看三五本書,即刻面目可憎,言談無趣。現在,甚至要翻自己過去的筆記了,是有進步可取的東西在了。老友卡爾吩咐我去金山日落區會見,借我陳鼓應著作,拭目以待了。

 

老子道德經版本,史上有楚簡,帛書,我當然聽過未曾見識,一直想要去加大戴維斯圖書館開開眼界,尚未得逞。范光棣教授,一再以訓詁觀點警示我,不要飢不擇食,誤上他人賊船,確使我知所戒慎。我是早有馮友蘭大師,哲學史,作墊背的。完整版則另有河上公老子章句,林語堂:老子智慧,及范教授中英老子教本。不揣淺陋,我今朝斗膽把道德經81篇,除了首篇序言、結語,全部打散,重新編輯,以方便後學者,有利系統性閱讀,快速成才。

 

重整山河重新整編,新說真傳老子道德經,旨在畫龍點睛,致力於提綱契領,條理化以擷取其精要精萃,致力於道用大用老子著道德經苦心詣旨。清點盤面,以收關篇章。科學技術之實踐,道家思想是為其指引,引導先行,大海航行靠舵手,重整河山靠導師。天命之謂道,人倫之謂德也。

 

 

新說真傳老子道德經(全新81)

 

以不更動字句,將老子道德經81篇打散,重新調整編列秩序,整编成道、德、道術致用3大部分。

首先展示有關論道部分,其再生工程,依5項規劃原則;

甲,道的名實描述,陳述。

乙,道的解說,特徵講述,本質說明。

丙,道的引喻,比方。

丁,道的發生,發現,認知,存在。

戊,道的作用,功用,功能,道用 (非致用,非術用)。

新說真傳老子道德經:

 

1, 篇1,序篇。名實: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各,非常名。空間上有(實) ,萬物母(生) ;時間上天地,始於無 。觀有無,生滅妙徼。道德經之總序篇。

道篇集

(甲)

2, 篇7, 天地不自生,長久在。道的本源常在。

3, 篇16,道是自然規律,致虛極,守靜篤,知常道,歸根,往復循環,道不止息,天道長久。

4, 篇25,道法自然。人法天地,天地法自然。

5, 篇39,陰陽交合,萬物得生。道是事物本質矛盾統一變化過程

6, 篇42,道生萬物。萬物負陰而抱陽。

7, 篇51,萬物尊道貴德。

8, 篇79,天道無親。

(乙)

9, 篇4 ,道冲,用之不盈。湛常存,象帝之先。

10, 篇41,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。

+ 篇 51,(從前之)

(丙)

11, 篇2 ,萬物作而不辭,生而不有,不居,是以不去。

12, 篇5 ,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。

13, 篇8 , 喻道,上善若水。

14, 篇76,喻道,柔弱勝剛強。

(丁)

15, 篇6,綿绵若存,用之不勤。

16, 篇47,不行而知。

+ 篇41

(戊)

17, 篇11,有之以為利,無之以為用。

18, 篇13,有大象,為我有身,我無身,有何患。

19, 篇 14,執古之道,語今之有,知古始,謂道已。

20, 篇 15,不可識,強為之容。

21, 篇 21,孔德之容,唯道是從。

22, 篇 23,希言自然,天地恆久變化。。

23, 篇 32,道常無名,樸小,天下不敢臣。

24, 篇 34,大道泛,其可左右。

25, 篇 40,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。

26, 篇 78,柔弱莫過於水,柔勝剛。

+    篇51

道篇章,以此。

 

對於老子道德經81篇的再生重建工程,針對於德的論述,規劃有下列6項區分原則;

 

甲,常德與常道分際,體系秩序架構

乙,常德所合於道者,玄德,上德行為表徵

丙,常德所合於人倫之道,美德善行體系者

丁,個人修身之人品,品格,品德

戊,社會鄉鄰里美德,善行

己,君王治國玄德、賢德

 

一般而言,老子行文所言及,德、聖人、君王、知(認知意識) 、守(踐行)、棄(戒除行為) 、絕(禁制)等字句,約略涉及德的範疇。對於81篇,玆檢視得35篇又17x餩,合於德,上端六項原則,簡略說明如下;

(甲)

1,    篇38,道德仁義忠信禮法。德之本質架構。

+     篇21,孔德之容,唯道是從。

+     篇51,道生,德畜,物形,勢成,是謂玄德。德之哲理,源自道,實踐致用。

+     篇23,從事於道者,同於道,德者,同於德。常德與美德、善行、玄德。

(乙)

2,     篇9  ,功成,名遂,身退,天之道。

3,     篇10,能嬰兒,滌除玄覽,無垢,能為雌,明白四達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

4,     篇18,大道廢,有仁義。常德乃顯。

5,     篇35,執大象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。安平太。

6,     篇48,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,損之又損,無以為;七損。

7,     篇54,修身家鄉國天下。以所處層面觀所適之德。因地制宜。

8,     篇55,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。

9,     篇62,道者,萬物之奧。善,人之寶。

+     篇38,(從前之)

(丙)

+     篇41,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。

 

 

 

 

(丁)

10,   篇12,聖人為腹不為目。

11,   篇22,不自見,不自是,不自伐,不自矜,不爭。

12,   篇24,余食贅行,物或有惡之。

13,   篇27,聖人善救人,善救物。

14,   篇28,知守。

15,   篇29,聖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。

16,   篇33,自知者明,自勝者強。

17,   篇43,知無為有益。

18,   篇44,多藏必厚亡。

19,   篇45,大成若缺。清靜以為天下正。

20,   篇46,甚愛必大費,多藏必厚亡。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

21,   篇50,生生之厚。

22,   篇52,見小曰明,守柔曰強。

+      篇47,聖人不行而知,不見而名,不為而成。

+      篇9 ,功成,名遂,身退,天之道。

+      篇10,能嬰兒,滌除玄覽,無垢,能為雌,明白四達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

+      篇 41,(從前之) 上德若谷,大白若辱。

+      篇55,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。

(戊)

23,    篇49,不善者吾亦善之;不信者吾亦信之。

24,    篇58,方而不割,廉而不害,直而不肆,光而不曜。

+      篇45,大成若缺,清靜以為天下正。

+       篇48,為學日益,為道目損。

 (己)

25,     篇3,聖人治國,使民無知無欲,使知者不敢為。

26,     篇17,太上,不知有之。百姓謂,我自然。

27,     篇19,絕棄。

28,     篇26,萬乘之君,不以身輕天下。

29,     篇30,善者果而已。

30,     篇31,兵者,有道不處。

31,      篇36,國有利器,不可示人。

32,      篇37,無為,天下自化、自正。

33,      篇57,以正治國,以奇用兵。

34,      篇61,大國以下小國,則取小國。

+        篇10,能嬰兒,滌除玄覽,無垢,能為雌,明白四達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

+        篇28,知守。

+        篇29,聖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。

+        篇43 ,知無為有益

+        篇47,聖人不行而知,不見而名,不為而成。

+        篇49,不善者吾亦善之;不信者吾亦信之。

老子道德經言德計有,35又17篇章。起於修身養成者計有,13又5篇章;終於君王賢德者計有,10又6篇章。其與孔子儒家有三頂差異,一,老子於德之安排有上下分明架構秩序,尊道貴德,天地人,各據特徵,上接天命,下績x人世,完整完備,世上獨步首創之哲理,精進無比。二,老子道家固同於孔子儒家,倡導講求修齊治平,道家德行合於科學精神,緣起於學習意識,知,終於實踐致用,行。戒除棄絕妄念妄行。孔子儒家唯心推崇自性。三,道家言德,因地制宜,與時俱進,理性客觀。不來大而化之一套,呆板僵化,簡單化,常失之合宜,不能恆久適用,失之普遍性欠缺活力,使之社會、個人生存競爭,處於劣勢。

最後收尾,老子道家思想在專注,講述行事為人的道術致用,實踐。其具體內容有8項區分規劃原則;

甲,修身養成,調適心態,端正態度

乙,認知事物矛盾本質,一體兩面

丙,掌握事物變化規律,細察靜動無有,柔弱適應機動,福禍相倚

丁,實踐致用,道法自然

戊,建構系統化架構知識體系,大智慧

己,整合系統,致用,道術相倚相成實現大用

庚,治術

辛,兵家,雜家術用

 

 (甲)

1,     篇56, 不可得而貴,亦不可得而賤。

2,     篇59, 嗇,是謂早服,早服謂之重積德。

3,     篇66, 善下,為百谷王。不爭,天下莫與之爭。

4,     篇67, 慈、儉、不敢為天下先。

5,     篇71, 上,知不知;病,不知知。

6,     篇72, 自知不知見,自愛不自貴。

7,     篇77, 為而不恃,功成不處,斯不見賢。

+     (另德篇13又5,從前之 )

(乙), (丙)

+      (道篇之屬,11又1篇)

(丁)

8,     篇63, 天下難事,必作於易;天下大事,必作於細。

9,     篇70, 吾言,甚易知,甚易行。知易行易。

10,   篇74, 為奇者,吾執得而殺之。

+      篇25,( 從前之)

+      篇74 

+      篇11

+      篇43

 

(戊)

+      篇38

+      篇25

+      篇23

+      篇21

+      篇51

+      篇41

+      篇54.

 

(己)

+      篇57

+      (道術集大成者,孫子兵法)

(庚)

11,   篇60, 兩不相傷,故得交歸。

12,   篇64, 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謀,其脆易破,其微易散。

13,   篇65, 以智治國,國之賊。

14,   篇73, 勇於敢,則殺。

 

15,   篇75, 生生之厚,是以輕死。

+      篇74, 為奇者,執得而殺之。

 

+      (另德篇10又5)

(辛)

16,   篇68, 善為士者,不武,善戰者不怒,善勝者不爭。

17,   篇69, 不敢為主而為客,不敢得寸而退尺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西周王朝滅於犬戎後,公元前841年,中國紀元始,西周數百年強大安定的局面、體制,分崩瓦解,東周法統皇室式微。國家檔案歷史文獻大吏,老子李聃最終與喧鬧的春秋,絕別,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一代師氏傳人,似無處安身立命,西出陽關,涵谷關,去追尋周裔貴胄,入秦土歸隱故里,紫氣東來,隱世飄逸而與世絕决,遺下兩篇悲愴的沉吟,與其一代宗師心中的理想國度,歷史而後,迎來戰國群雄,逐鹿中原,俟秦始皇帝一統江山,再又底定法统

 

18, 20, 比之離騷的自述。絕學無憂,唯之與阿,相去幾何,眾人熙熙,若享太牢,我魄未兆,我獨若昏,俗人察察,我獨悶悶。飄無所止,眾人有已,我燭頑鄙

19, 53, 常使英雄淚滿襟,驪歌悲吟。使我介然有知,行於大道,唯施是唯,大道甚夷,而人好徑。田園荒蕪,倉稟虛空,不如歸去。

 

三十功名塵於土,八千里路雲和月。

 

20, 80, 戰國時代變調前奏,老子理想國。雞犬聲相聞,不相往來。

 

21  81, 後為之記。信言美言,善者辯者,知者博者。聖人不積,為人愈有,與人愈多。天之道,利人不害,聖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(鬥而不破)

 

偉哉,道家宗師,老子李聃。皇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何處安身立命。其遺世遁出而介然獨立於世,恆久長存。

 

讀老子,吾始於觀察老子思惟方式,千變萬化也,在於體會增進高境界人工智慧的開發原理,而今,尚未得真傳,以此收篇段落,告罪先知老子了,後會有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新說老子      定理推演        騰籠換鳥心智運算   世說新句

 

今晨王士和教授語我,新儒家大師方東美曾言,西方人視外邦,弱小者,踩在脚下;若遇有強大者,自甘臣服。我倆試探究其道理,不得。

道家老子61篇,以騰籠換鳥心智運算,試以強弱換大小,造新句得:強國以下弱國,則取弱國,弱國以下強國,則取強國。若以强國美國與弱國朝鮮x為例,似乎道家定理可成立。

儒家邏輯較零亂,仍然可借新儒家說:儒家人視弱小外邦,會濟弱扶貧之;若遇強鄰,道不同,不相為謀;道相同,沆瀣一氣。

看官們,你咋說呢。

西方人那一套,咱真玩不起,也玩不轉。

(若試之,強男弱女相交,也是可以運算一通,得新句子)

道家哲學理性科學,定理推演,易知易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新說老子        篇章重整後,再現經典      論述修身養成

 

老子道家固然同於孔子儒家,提倡講求修齊治平,然道家論人倫之德契合現代科學論述,人,本無自性,確有動物本能。人倫之德,緣起於社會學習,得以建構意識,認知,即其於行為實踐,企之社教致用,個體行為實踐。旨在戒除棄絕生物本能動物自性,知常曰明,至於約束妄念妄行,近則,减少社會為害,遠則,造福社會,福澤滿溢。然而儒家唯心推崇自性,實則言不及義,不知所以。老子道德經81篇,其中言德者,總計有,35又17篇章。其於修身養成者,分別計有,25篇章。

 

1, 篇9 ,富貴而驕,自遺其咎。功成,名遂,身退,天之道。

2, 篇10,能嬰兒,滌除玄覽,無垢,能為雌,明白四達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

3,   篇12,不為外物役使,聖人為腹不為目。

4,   篇22,不自見,不自是,不自伐,不自矜,不爭。

5,   篇24,余食贅行,物或有惡之。

6,   篇27,聖人善救人,善救物。

7,   篇28,知守。

8,     篇29,聖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。

9,     篇33,自知者明,自勝者強。

10,   篇 41,上德若谷,大白若辱。

11,   篇43,知無為有益。

12,   篇44,甚愛大費,多藏必厚亡。

13,   篇45,大成若缺。清靜以為天下正。

14,   篇46,甚愛必大費,多藏必厚亡。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

15,   篇47,聖人不行而知,不見而名,不為而成。

16,   篇50,生生之厚。

17,   篇52,見小曰明,守柔曰強。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

18,   篇55,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。

19,   篇56, 不可得而貴,亦不可得而賤。

20,   篇59, 嗇,是謂早服,早服謂之重積德。

21,   篇66, 善下,為百谷王。不爭,天下莫與之爭。

22,   篇67, 慈、儉、不敢為天下先。

23,   篇71, 上,知不知;病,不知知。

24,   篇72, 自知不知見,自愛不自貴。

25,   篇77, 為而不恃,功成不處,斯不見賢。

 

老子道德經81篇, 5400餘字,內容龐雜,深奧玄妙。老子行文,文學典雅,擅用對仗工整,斟酌用字講究,有哲學家風範,下筆精準貼切。老子字句有三項特色。其一,喜愛用” 知  “字,德是從認知意識,到行為實踐,立竿見影,全過程,天地人功能作用完備完整。修身養成,知的功夫,必須慎始。其二,用”不  ” 字數量,最為龐大,若是

把含不字篇章拿除,道德經將去除半部。不,有戒除、棄絕,在認知、行為兩方面的要求,滌除玄覽,不惹塵垢,自律自治,不染社會惡習。其三,守,守護,遵循。把人之寶,美德善行守護嚴實。知榮守辱,知貴守賤,知富守貧,知嗇守儉。

修身是中華文明德之瑰寶,民族活力的利器,要保存,發揚光大,帶上孔子儒家的誠正,四維八德,作為修身,也是無妨有益的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新說老子      道之論述小集(一)        老子真傳重現,一新耳目

 

世說新語。新說老子既已問世新世紀,吾將x上嶄新面貌,呈現卓越老子道家觀點。依新說老子,道之論述集結於27篇章中,下列12又1個篇章,是為首要,道之名實與本質特徵,據以:

 

 1, 篇1,序言篇

(甲)   名貫

2, 篇 7, 天地不自生,乃能長久。道不自生。

3, 篇16,道是自然規律,致虛極,守靜篤,萬物并作,觀其復。夫物云云,各歸其根歸根靜,靜復天命。復天命曰常。知常明。不知常,妄作,凶。又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大。大能王,王能天,天能道,道能久,沒身不殆。

4, 篇25,道,獨立不改,周行不殆,天下母,名之大,大曰逝,逝曰遠。人法天地,天地法道,道法自然。

5, 篇39,陰陽交合,萬物得生。道是事物本質矛盾、統一變化過程。

6, 篇42,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萬物負陰而抱陽,冲氣以為和。

7, 篇51,道生,德畜,物形,勢成。萬物依道據德,以和成。

8, 篇79,有德司契,無德司轍,天道無親,常與善人。

(乙)   本質、特澂

9,   篇4 ,道冲,用之不盈。湛常存,象帝之先。

10, 篇41,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。

11, 篇77,天之道,有餘而補不足;人之道,損不足,奉有餘。

12, 篇  81,後記。信言,善者,辯者,博者。為而不爭。

+    篇 51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

 

首篇序言,尾篇後記,依前託後,老子李聃所至咐託,是為道家老子之至要,以此。

熟讀上列11篇又序篇。默念默頌數日,一日,得字句;二日,初得見;三日,見初端,四日,開光悟道,生大智慧。朝x道,昨日種種,譬如今夕死滅;明日種種,譬如今日生新。大恩大德,老子大智慧。喜樂人生,精彩人世也。

 

新說真傳老子道德經 德之論述小集(二) 德之體系架構與常德體系

 

自慎渠完成老子道德經再生重整工程,出臺新說真傳老子道德經81篇,仍是5400餘字原版字句,祇是若將已經整編過的篇章,在針對性探究議題引導下,得以快速完整完備集結成小股小集,老子道家對此特定議題的哲理觀點,立即清晰呈現。

對於德之體系架構與常德體系而言,是完全足以用以區分與孔孟儒家,就德之核心本質論述,在哲學領域,高下立判。也將西方立足於宗教或道術的哲學體系,有醍醐灌頂,沖倒龍王廟,立旗,立竿見影的恢宏氣勢。老子道家哲學前置集大成的底氣所在。

首先,依德編篇,來審視德之體系架構:

1, 篇23,從事於道者,同於道;德者,同於德。道者,天命之謂道,道法自然。因之,依於道者,道編篇2, 4, 3, 7, 8計有六篇,講逑道不自生,道法自然,道是自然規律,致虚極,守靜篤,知常道;尊道貴德,天道無親、無私。以此,君主行無為而治,任市場,經濟,百工,各行各業,自生,不干預,各自發展壯大。

2, 篇21, 孔德之容,唯道是從。尊道貴德,依道據德。人倫之謂德,上德近常德,常德近乎道,取法乎上,不自生,可長久,超越時空。

3, 篇51, 德生之,德畜之。道乃厚生之德,生之喜,以德畜養,生以養萬物,重積德。

4, 篇38, 常德之架構體系秩序。依序為:道、常德、上德、上仁、上義、忠、信、禮、法。道家之常德内涵,如上。美德善行未入列常德。

對於常德、上德大致以此。

繼而,依德編篇,來考察人倫之德的社會層面上適用,僅得1篇:

1, 篇54, 修身,修家,修鄉,修國,修天下;依各社會層面,因域面制宣,與畤俱進。德非常道,不恆久,不常在。沒有永遠的社會美德,沒有普世的社會價值。社會文化、體制、經濟發展程度、外部環境不一,不應有一刀切的簡單化行事。君臣、婦道、貞節等或已不符時宜,強求適反,但是文明演化終有天道可依,達爾文似有道法自然的偉大先見,將孔德之容,唯道是從,得到完美詮釋,成為社會哲學上的定理原則。

 

 

新說真傳老子道德經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兵書老子(三)          道術致用

 

所以說老子道德經是哲學之集大成者,81篇5400餘字,字字珠磯,篇篇擲地有聲,心智思想龐雜深奧,絕不可以一言以蔽之。自慎渠整編新81篇,信手拈來,滙集一股,就是一本天下無敵的兵書。老子李聃深得天地大智慧,開篇講天道,天命之謂道,探求道x自然的原理、原則、定理、規律,是真知的建構,形成知識系統架構體系;終篇講術用實踐,使知行合一,並以之檢驗知識真偽效用,是道用性質的現實主義。

 

針對君王治術篇章,側重兵凶戰危,展開徵集,自德編篇可得:

1, 篇30, 有道不處。

2, 篇57, 以正治國,以奇用兵。

3, 篇36, 國有利器,不可示人。

4, 篇30, 善者果而己。

5, 篇68, 善戰者不怒,善勝者不爭。

6, 篇69, 不敢為主而為客,不敢得寸而退尺。禍莫大於輕敵。

7, 篇64, 柔弱勝剛強,未兆易謀。

8, 篇68, 善勝者不與。

 

老子李聃始終不渝奉行,孔德之容,唯道是從,自道編篇計有:

9,   篇25, 道法自然。天時地利至要;人和為貴。

10, 篇39, 道是事物本質矛盾統一變化過程。掌握運用之。

11, 篇41, 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。端祥自然變化規律,柔弱機動。

12, 篇76, 柔弱勝剛強.以柔克剛。不以兵強天下。

13, 篇11, 有之以為利,無之以為用。變通。

14, 篇14, 執古之道,御今之有。知古始,謂道己。

15, 篇23, 天地萬物恆久變化,天乃有不測。

 

孫子乃熟讀上端老子兵書章句,成為百代兵聖。先生自是視老子為兵學要典,道術合一,成道家絕技,知行合一,中華絕學。

 

新說真傳老子道德經 陰陽交合之謂生(四) 生生不息,益生曰祥

老子道德經是一部講生的寶典,道家根本上,道法自然,天地宇宙大自然,乃是追求恆久常道,生生不息。然而,有生命的物種,生命自有定數周循,無中生有,有生萬物,陰陽交合,生生不息,賴以維繫物種,延續不絕的集體生命,道家崇尚生命尊嚴,不輕言生命寂滅。

如何建構道家的情欲觀,在現代生物學,醫學生殖,心理學的基礎上,慎渠基於所學,首先自心理衛生作出解說。單細胞受精卵,在生命發生那一刻,是無性別的,從卵巢,輸卵管,飄流12日,附着子宮壁,受孕後50日之前,男性生殖器,負陰而始生陽,顯露出現。男嬰至產出體外,即有自然勃起欲望現象,至青春期始,男性生殖系統方才大力全面發育完成。而其後,生殖功能心智正常發展,或有太監化摧苗者,或有守舊遲滯十餘年者,個人所處社會文化,經濟教養不同,生殖行為意識人格,差異巨大。而年長過85高齡者,多生殖器官委縮體內,回歸陰性。

男女陰陽交合,是人倫自然之常德,以繁殖物種之本能,普天之下,生之喜悅,為追求厚生之德的道家推崇。茲將好生之德,依新說老子德編篇,修身之集臚陳,以探究考察:

1, 篇55. 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。末知牝牡之合而全作,精之至。和之至,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。心使氣曰強,物壯則老,不道早已。不使心氣,制欲。

2, 篇10, 能為雌。不任性。

3, 篇28, 知雄守雌。不以兵強天下。

4, 篇12, 戒五色,五音,五味,心不發狂。非禮毋視。

5, 篇46, 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

6, 篇44, 愛必大廢,藏必厚亡。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

7. 篇 10, 載營魄抱一,身心合一。

8, 篇50, 生生之厚。 善攝生。

而之於一般常德:

9, 篇6,, 谷神不死,是謂玄牝,玄牝門,天地根,綿綿若存,用之不勤。

10, 篇42, 萬物負陰而抱陽。陰陽交合生萬物。好生之德。

11, 篇38,上德,仁、義、忠、信、禮、法。

是以,交合以道,道法自然,尊道貴德,以道為之,貴,不以德為之,賤,賤受辱。知榮守辱,貴。

至於社會人倫之德,常德實踐,須對於配偶人格上忠誠、忠實之履行;社會上尊卑倫理之禮分,不得踰越;法不能容,不為也;甚或一般男、女愛戀情感上,人恪忠誠、忠實,亦要維持奉行,遵守社會善良文化風氣。均至為緊要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新說真傳老子道德經       心智思惟大法(五)

我是理工科系直男,曾任職任教台、美兩地,非大陸本土出生、培育,有思想文化上明顯分別差異,基本上不受待見。1975年來美,讀研期間,一開始就擔任類比計算機實驗課程助教。類比數學模式仿真模擬是工程計算所通用,對於大型航空太空載具動態模擬是不可或缺的手段,如飛機、火箭、飛彈運行演釋必不可少。至於簡單有限空間維度推算,微分方程式足以對付解答。至於非計算性的辯證思惟,計有邏輯推演,逆證反證,排除,窮舉,乃至於模擬,類比,類比計算等,相對直接,數學工具要求高深些。

老子道德經這樣一類的哲學課題,心智思惟與數理化的自然科學思惟,看似雞兔不同籠,其實數學意義上也有相通。現在試以老子道德經比較分析如下:

1, 篇1, 道可道,非常道。是數學上,近似值的心智思惟。如3/7無理數值的近似解,沒有 exact solution,祇有近似值。

2, 篇2,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矣;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矣。極大值,勢將失去現實意義。如化學量度上,有效位數上的現實意義。一千比一,多很多,一兆比一,就沒法比了,多到不行

3, 篇2, 有無相生。0是絕對的無,與有,0.00000001 差距還可以更小,但是就空間存在上的意義,差別是非常巨大的。

4, 篇11, 無之以為用。偷天換日,偷樑換柱,賣空買空,無中生有。

5, 篇12, 去彼取此。偷天換日,偷樑換柱,狸猫換太子,換湯換藥,一物替-物。

6, 篇16, 致虛極,守靜篤。還原、歸零,reset。

7, 篇23, 天地不能久。無常, uncertainty。

8, 篇25, 大曰逝,逝曰遠。無限值, infinite。

9, 篇28, 知守。騰籠換鳥,填充替換兩個對立矛盾的概念,致用。

10, 篇33, 知人,自知;勝人、自勝。置換彼己,見差異。反思反視。

11, 篇44, 甚愛大費,多藏必亡。過猶不及。

12, 篇 46, 知守。知足常足,知止不殆。持盈保泰。

13, 篇78, 正言若反。正負若顛倒。

14, 篇 77, 天道,損有餘,補不足;人道,損不足,奉有餘。欺善怕惡。

15, 篇8, 上善若水,水利萬物又不爭。形而上言之。

16, 篇 78, 弱勝強,柔勝剛,柔弱莫過於水。形而上言之。

17, 篇 76, 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僵硬;草木生之柔脆,其死枯槁。形而上言之。

其他多有大、小,強、弱,榮、辱等,本質上矛盾,對立統一之變易。心智思惟上致用之道,哲學上知行合一,更具有現實主義妙用大用。最為持異老子心智思惟者;

18, 篇14, 執古之道,以語今之有。以知古始,是謂道已。逆推演 inverse transformation 。超形而上言之。玄妙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新說真傳老子道德經       心智思惟大法(六)     形而上學

 

總是有同學拿熱力學第二定律來說人間事。其實不倫不類,不可引喻失義,請鬼提藥方,會下錯藥,藥到命除。熱力學處理的對象,是無機物質,純物質,人是有生命性質的動物,人間事是行為學,人是具有高度思想能力的生物物種。純物質如何比擬、類比萬物之靈呢?

 

我讀朱光潛巨著文藝心理學,講逑心理學上,追求美感經驗的過程。我是理工直男出身,對於純物質世界,世界宇宙滄海桑田,看似無常的變化,用代數表達,將可數量化的變量與時間因素,統一起來,以數學方程式,類比演釋展開,即得以解答,展現變動過程。然而,有智慧思想人類,如何透過五官器官,直覺感受,到認知,抽象化以形成概念,知識,作為行動的導引。在美感追求上,謂之為美學。其難以數字模具化,量化表達,轉而尋求語言文字的定性化,此之過程是以語言,非數字,的巧妙操作演示,也須要達到精確完整的要求。

 

通過道法自然,將觀察數據,抽象化、理念性、概念化。再與先驗既存的知識認知,提鍊淬取加工;或類此其全物性的差比分析組合,此之為哲學上的形而上手段。

 

形而上思惟使用,自古在中華思想文化,文學精典中,常有得見。朱光潛大師引老子篇44: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。類比美感經驗追求的原則,是絕佳例用,老子擅用者。其他17例,已如前、心智思惟大法(五) 例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新說真傳老子道德經       心智思惟大法     形而上學與文藝心理學

 

我是理工科系直男,曾任職任教台、美兩地,非大陸本土出生、培育,有思想文化上明顯分別差異,基本上不受待見。1975年來美,讀研期間,一開始就擔任類比計算機實驗課程助教。類比數學模式仿真模擬是工程計算所通用,對於大型航空太空載具動態模擬是不可或缺的手段,如飛機、火箭、飛彈運行演釋必不可少。至於簡單有限空間維度推算,微分方程式足以對付解答。至於非計算性的辯證思惟,總計有邏輯推演,逆證反證,排除,窮舉,乃至於模擬,類比,類比計算等,相對較直接,唯數學工具要求高深些。

老子道德經這樣一類的哲學課題,心智思惟與數理化的自然科學思惟訓練,看似雞兔不同籠,其實數學本質意義上也有相通。現在試以老子道德經比較分析如下:

 

1, 篇1, 道可道,非常道。是數學上,近似值的心智思惟。如3/7無理數值的近似解,沒有 exact solution,祇有近似值。

2, 篇2,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矣;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矣。極大值,勢將失去現實意義。如化學量度上,有效位數上的現實意義。一千比一,多很多,一兆比一,就沒法比了,多到不行

3, 篇2, 有無相生。0是絕對的無,與有,0.00000001 差距還可以更小表示,但是就空間存在上的意義,有與無,差別是非常巨大的。

4, 篇11, 無之以為用。偷天換日,偷樑換柱,賣空買空,無中生有。

5, 篇12, 去彼取此。偷天換日,偷樑換柱,狸猫換太子,換湯又換藥,一物替-物。

6, 篇16, 致虛極,守靜篤。還原、歸零,reset。

7, 篇23, 天地不能久。無常, uncertainty,stochastical model。

8, 篇25, 大曰逝,逝曰遠。無限值, infinite。

9, 篇28, 知守。騰籠換鳥,填充替換兩個對立矛盾的概念,致用。

10, 篇33, 知人,自知;勝人、自勝。置換彼己,見差異。反思反視。

11, 篇44, 甚愛大費,多藏必亡。過猶不及。

12, 篇 46, 知守。知足常足,知止不殆。持盈保泰。

13, 篇78, 正言若反。正負若顛倒。

14, 篇 77, 天道,損有餘,補不足;人道,損不足,奉有餘。欺善怕惡。

15, 篇8, 上善若水,水利萬物又不爭。形而上言之。

16, 篇 78, 弱勝強,柔勝剛,柔弱莫過於水。形而上言之。

17, 篇 76, 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僵硬;草木生之柔脆,其死枯槁。形而上言之。

其他多有大、小,強、弱,榮、辱等,本質上矛盾,對立統一之變易。心智思惟上致用之道,哲學上知行合一,更具有現實主義妙用大用。最為持異老子心智思惟者;

18, 篇14, 執古之道,以語今之有。以知古始,是謂道已。逆推演 inverse transformation 。超形而上言之。玄妙。

 

總是有同學拿熱力學第二定律來說人間事。其實不倫不類,不可引喻失義,請鬼提藥方,會下錯藥,藥到命除。熱力學處理的對象,是無機物質,純物質,人是有生命性質的動物,人間事是行為學,人是具有高度思想能力的生物物種。純物質如何比擬、類比萬物之靈呢?

 

我讀朱光潛巨著文藝心理學,講逑心理學上,追求美感經驗的過程。我是理工直男出身,對於純物質世界,世界宇宙滄海桑田,看似無常的變化,用代數表達,將可數量化的變量與時間因素,統一起來,以數學方程式,類比演釋展開,即得以解答,展現變動過程。然而,有智慧思想人類,如何透過五官器官,直覺感受,到認知,抽象化以形成概念,知識,作為行動的導引。在美感追求上,謂之為美學。其難以數字模具化,量化表達,轉而尋求語言文字的定性化,此之過程是以語言,非數字,的巧妙操作演示,也須要達到精確完整的要求。

 

通過道法自然,將觀察數據,抽象化、理念性、概念化。再與先驗既存的知識認知,提鍊淬取加工;或類此其全物性的差比分析組合,此之為哲學上的形而上手段。

 

形而上思惟使用,自古在中華思想文化,文學精典中,常有得見。朱光潛大師引老子篇44: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。類比美感經驗追求的原則,是絕佳例用,老子擅用者。其他18例,已如前列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新說真傳老子道德經         道術致用與實用主義

 

貢教授過去數年,投入翻譯莎翁十四行詩集,是個人泣血力著,是爲眾人稱道的盛事。而作為自幼就是文青詩人,我卻有不同看法。我私淑師承陳紹鵬老師,深知詩人創作心路過程,更對於藝術分析評論,有著朱光潛大師巨著,文藝心理學的教化影響,個人的為人、作事、為學,均不免要在根基上,要求紮實牢固。所謂根基,是謂道也。本立而後道生,思想意識道統,是必不可免除的升等過程,理工男都是循序漸進的,從微積分,微分方程,偏微分方程,高等數理分析專論,越才能曲高和寡,得以進入殿堂,沒有捷逕。是現代任何學科,科學方法是一致的要求,否則,樓砌不高,而且不耐風雨摧殘。

西方哲學似已無以為繼,窮途末路了。不在於資金苦力不足夠,而是根苗就是盆栽品種,長不成巨木。實用主義,或現實主義,原本就是不求長久追求,而立即生效的機會主義下的變通應急,當務之急,照顧當下眼前困境,疏解的策略,不治本,不肯面對核心關鍵要害,解套解題,是庸俗人的通病,易於通浴欣賞的高明眩目的手法。如果在彼此鬥法,旗鼓相當時,也可。若是碰上道家能手,必然片甲不留,流水落花而逃。

現在開始出現一種議論,大數據、人工智慧將取代心智思惟,這又是一場獅虎與現代人的蠻荒世紀的對決思考。道家雖說入事於易,卻也說,多難以終,慎終如始。豈有最終為數學程式取代萬物之靈,心智思惟之理。道可道,乃非常道。沒有最好,祇有更好。以此。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新說真傳老子道德經         道術致用       中國社會道家信仰的昔與今

 

道德經是歷史上第一部,也是唯一一部現存人生哲學經典,講德與自然規律的聯繫,尊道貴德;講德與修身養成,修家、鄉、國,德不齊備,不真切,齊不了家,興不了邦。西方自然主義者達爾文闡釋老子道家,孔德之容,唯道是從的人生定理,恰如其分。文明從家庭起始的積德不足,子孫祭祀乃輟,是為必然,遲早報應,假不了的,躲不過的。把道德經當笑話,老子己經說過,人生沉淪,不是玩笑話。老子道德經篇51:修之身,其德乃真;修之家,其德有餘;修之鄉,其德乃長;修之國,其德乃豐。

 

我少年時,素來恃才傲物,我行我素,甚至遭高中黃姓導師教訓,剛愎自用,復興崗中隊長高全美,批為冥頑不化,雖不至於離經叛道,已有五十步的樣態,所幸周圍多是識書達理的同學,不敢為天下先,作出傷風敗俗,有辱家門勾當。

 

中山先生說:社會上有先知先覺,又有後知後覺,下有不知不覺者。

俗語:一樣米,養百樣人。人分三六九等,上智下愚加壞蛋。當我逐漸見識到道家博大精深的哲理思想,爰以為眾人趨之若鶩,可是多年所見聞,嫌棄鄙夷者眾,心思親近者寡。老子道德經篇41: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,十有一二,足矣;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,假以儒家美德善行教化,十有四五,可也;下士聞道,大笑之,糞土糊不上牆,是也。知人者智,辯識雞鳴狗盜之徒,此其類屬,倘其尚不自知,必有為害,是為德不卒之輩,少沾惹為妙。是囑。王力宏之屬,鼠輩獐頭者,醜陋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新說老子 經典重現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善勝者不與原則

 

老子道德經包羅萬象,橫看峯成嶺,縱看木參天。新說真傳道德經,輕易可以將道德經81篇,小範圍集結,成單一小集,去審視探究某一特定主題,譬如道的本質、特徵,或如德的社會價值架構體系,德的社會層面差異適用。本文將側重,治國之於外部環境,國際關係淮則、原則、定理推演闡述。

老子道家之於治國,平天下,個人、集體涵盖有21篇章,其適用於外事計有6篇章,其非兵家遂行武力戰,之前所布置篇章:

1, 篇61,謙下定理。

2, 篇67,不敢為天下先原則。

3, 篇66,謙下,不爭霸,天下莫與爭,事知平,不爭原則。

4, 篇68,,善勝者不與原則。

5, 篇 69,不進寸而退尺定理。不敢為主而為客原則。

6, 篇64, 柔弱勝剛強定理,未兆易謀,是預設以奇用兵的埋伏,伏筆。

 

原則是不言自明的道理,原則上,要遵守,在特殊條件情况下,要包持柔軟的機動調整空間。

善勝者,識於事發於未然,常無中生有,未兆易謀,不反客為主,不敢為天下先,不爭先。因為不爭先,從容淡定,不參與爭端,不挑事。但是,用兵以奇,用之即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順其自然

順其自然,不是.老子道德經5400餘字的原版字句,道家心智思惟會如何琢磨順其自然的這種人生態度呢?慎渠不自量力,來試探其與道家哲學之連帶、關聯。

可不與不可,抑鬱與漪郁,道法自然與順其自然;中文字句,往往一字更動,意指表達,或南轅北轍,或走味走樣了。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原理原則。老子篇25,章句結尾,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法者,比如法古今完人,效法、遵循。其實,道,這一個字,老子老聃在經典中的同義詞有,天地、萬物、天道、天命、自然,大象,樸。因為名可名,非常名,老子交錯使用這些名字,不外就是道的別名、綽號、代義詞。不論如何,道法自然,是道家哲學中重要的原則、定理。不是態度這回事。

而順其自然是一種心態,處世為人的態度,有不強求,不違反常理,遵循自然規律的安逸安排,與不爭先、無為也不盡相似,無為,無不為,是一種積極進取的有所不為。而順其自然,消極成分多些,並非道家思惟,容易魚目混珠,被外界不慎誤用為道家經典定理,其實無甚關連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           新說真傳老子道德經        經典印證

 

前提:事物名實相符或實至名歸的檢驗要求。以代數甲、丁方式描述如下:若且唯若甲,則丁,被檢驗均為真,則甲與丁是名實相符。

比方:甲在描述台灣法理獨立,乙在描述解放軍武力統一。

檢驗一,存在性。若甲,則丁的命題,考察成立為真。即是說,若台灣出淣法理上獨立,則解放軍出兵攻台。這是被公然視為必然的。因此檢驗一通過存在的考察。

檢驗二,唯一性。唯若甲,則丁的命題,考察成立為真。即是說,唯若(衹有) 台灣出現法理上獨立,則解放軍出兵攻台。這不是公然視為唯一必然的途徑,其他尚有實質上獨立,外國侵台,台灣內亂等情况,也會引發解放軍出兵台灣。因此,甲與丁不是一回事,丁事件發生與甲條件存在與否,不直接關聯,還有其他以上三項先決條件出現存在了。

現在回來面對正題,甲為謀事在人,丁為成事在天。依新說老子道德經,第一編,道8,天道無親;道13,天地不仁。上天無私性,不親親。上半句,謀事在人,事在人為,可以真實發生,然而下半句,上天幫助自助者,完全沒有的事。

在老子道德經經典中,沒有這樣的話,也推演不出來,甲、丁必然關聯性。成事在天命,上天怎麼自己都不要幫誰。盡人事,聽天命,是一句安慰性的空話,道家求真,不承諾虛假託詞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新說真傳老子道德經(全新81)

 

以不更動字句,將老子道德經81篇打散,重新調整編列秩序,整编成道、德、道術致用3大部分。

新說真傳老子道德經:

(x)     xx

1, 篇1,序篇。名實: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各,非常名。空間上有(實) ,萬物母(生) ;時間上天地,始於無 。觀有無,生滅妙徼。道德經之總序篇。

道篇集

(甲)     道的名實描述,陳述。

2, 篇7, 天地不自生,長久在。道的本源常在。

3, 篇16,道是自然規律,致虛極,守靜篤,知常道,歸根,往復循環,道不止息,天道長久。

4, 篇25,道法自然。人法天地,天地法自然。

5, 篇39,陰陽交合,萬物得生。道是事物本質矛盾統一變化過程

6, 篇42,道生萬物。萬物負陰而抱陽。

7, 篇51,萬物尊道貴德。

8, 篇79,天道無親。

(乙)     道的解說,特徵講述,本質說明。

9, 篇4 ,道冲,用之不盈。湛常存,象帝之先。

10, 篇41,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。

+ 篇 51,(從前之)

 

 

(丙)     道的引喻,比方。

11, 篇2 ,萬物作而不辭,生而不有,不居,是以不去。

12, 篇5 ,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。

13, 篇8 , 喻道,上善若水。

14, 篇76,喻道,柔弱勝剛強。

(丁)     道的發生,發現,認知,存在。

15, 篇6,綿绵若存,用之不勤。

16, 篇47,不行而知。

+ 篇41

(戊)     道的作用,功用,功能,道用

17, 篇11,有之以為利,無之以為用。

18, 篇13,有大象,為我有身,我無身,有何患。

19, 篇 14,執古之道,語今之有,知古始,謂道已。

20, 篇 15,不可識,強為之容。

21, 篇 21,孔德之容,唯道是從。

22, 篇 23,希言自然,天地恆久變化。。

23, 篇 32,道常無名,樸小,天下不敢臣。

24, 篇 34,大道泛,其可左右。

25, 篇 40,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。

26, 篇 78,柔弱莫過於水,柔勝剛。

+    篇51

道篇章,以此。

 

XXX

(甲)     常德與常道分際,體系秩序架構

1,    篇38,道德仁義忠信禮法。德之本質架構。

+     篇21,孔德之容,唯道是從。

+     篇51,道生,德畜,物形,勢成,是謂玄德。德之哲理,源自道,實踐致用

+     篇23,從事於道者,同於道,德者,同於德。常德與美德、善行、玄德。

(乙)     常德與常道分際,體系秩序架構

2,     篇9  ,功成,名遂,身退,天之道。

3,     篇10,能嬰兒,滌除玄覽,無垢,能為雌,明白四達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

4,     篇18,大道廢,有仁義。常德乃顯。

5,     篇35,執大象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。安平太。

6,     篇48,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,損之又損,無以為;七損。

7,     篇54,修身家鄉國天下。以所處層面觀所適之德。因地制宜。

8,     篇55,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。

9,     篇62,道者,萬物之奧。善,人之寶。

+     篇38,(從前之)

 

(丙)     體系者常德所合於人倫之道,美德善行

+     篇41,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。

(丁)     個人修身之人品,品格,品德

10,   篇12,聖人為腹不為目。

11,   篇22,不自見,不自是,不自伐,不自矜,不爭。

12,   篇24,余食贅行,物或有惡之。

13,   篇27,聖人善救人,善救物。

14,   篇28,知守。

15,   篇29,聖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。

16,   篇33,自知者明,自勝者強。

17,   篇43,知無為有益。

18,   篇44,多藏必厚亡。

19,   篇45,大成若缺。清靜以為天下正。

20,   篇46,甚愛必大費,多藏必厚亡。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

21,   篇50,生生之厚。

22,   篇52,見小曰明,守柔曰強。

+      篇47,聖人不行而知,不見而名,不為而成。

+      篇9 ,功成,名遂,身退,天之道。

+      篇10,能嬰兒,滌除玄覽,無垢,能為雌,明白四達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

+      篇 41,(從前之) 上德若谷,大白若辱。

+      篇55,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。

(戊)     社會鄉鄰里美德,善行

23,    篇49,不善者吾亦善之;不信者吾亦信之。

24,    篇58,方而不割,廉而不害,直而不肆,光而不曜。

+      篇45,大成若缺,清靜以為天下正。

+       篇48,為學日益,為道目損。

(己)     君王治國玄德、賢德

25,     篇3,聖人治國,使民無知無欲,使知者不敢為。

26,     篇17,太上,不知有之。百姓謂,我自然。

27,     篇19,絕棄。

28,     篇26,萬乘之君,不以身輕天下。

29,     篇30,善者果而已。

30,     篇31,兵者,有道不處。

31,      篇36,國有利器,不可示人。

32,      篇37,無為,天下自化、自正。

33,      篇57,以正治國,以奇用兵。

34,      篇61,大國以下小國,則取小國。

+        篇10,能嬰兒,滌除玄覽,無垢,能為雌,明白四達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

+        篇28,知守。

+        篇29,聖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。

+        篇43 ,知無為有益

+        篇47,聖人不行而知,不見而名,不為而成。

+        篇49,不善者吾亦善之;不信者吾亦信之。

x篇章,以此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xxxx篇集

(甲)     修身養成,調適心態,端正態度

1,     篇56, 不可得而貴,亦不可得而賤。

2,     篇59, 嗇,是謂早服,早服謂之重積德。

3,     篇66, 善下,為百谷王。不爭,天下莫與之爭。

4,     篇67, 慈、儉、不敢為天下先。

5,     篇71, 上,知不知;病,不知知。

6,     篇72, 自知不知見,自愛不自貴。

7,     篇77, 為而不恃,功成不處,斯不見賢。

+     (另德篇13又5,從前之 )

(乙)     實踐致用,道法自然

(丙)

+      (道篇之屬,11又1篇)

(丁)

8,     篇63, 天下難事,必作於易;天下大事,必作於細。

9,     篇70, 吾言,甚易知,甚易行。知易行易。

10,   篇74, 為奇者,吾執得而殺之。

+      篇25,( 從前之)

+      篇74 

+      篇11

+      篇43

(戊)

+      篇38

+      篇25

+      篇23

+      篇21

+      篇51

+      篇41

+      篇54.

 

(己)

+      篇57

+      (道術集大成者,孫子兵法)

(庚)

11,   篇60, 兩不相傷,故得交歸。

12,   篇64, 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謀,其脆易破,其微易散。

13,   篇65, 以智治國,國之賊。

14,   篇73, 勇於敢,則殺。

 

15,   篇75, 生生之厚,是以輕死。

+      篇74, 為奇者,執得而殺之。

 

+      (另德篇10又5)

(辛)

16,   篇68, 善為士者,不武,善戰者不怒,善勝者不爭。

17,   篇69, 不敢為主而為客,不敢得寸而退尺。

x篇章,以此。

xxxx

18,   20, 比之離騷的自述。絕學無憂,唯之與阿,相去幾何,眾人熙熙,若享太牢,我魄未兆,我獨若昏,俗人察察,我獨悶悶。飄無所止,眾人有已,我燭頑鄙

19,   53, 常使英雄淚滿襟,驪歌悲吟。使我介然有知,行於大道,唯施是唯,大道甚夷,而人好徑。田園荒蕪,倉稟虛空,不如歸去。

20, 80, 戰國時代變調前奏,老子理想國。雞犬聲相聞,不相往來。

xx

21  81, 後為之記。信言美言,善者辯者,知者博者。聖人不積,為人愈有,與人愈多。天之道,利人不害,聖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孔子比試老子

新說真傳老子道德經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貢中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