頂尖大學的省思 貢中元國立中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
看到「頂尖大學不看排名看績效」的標題令人心醒。注重實質的教育效果,是可喜的改進,排名自然會前進。頂尖中心(領域)計畫,看到了跨校跨系所合作的精神,也看到與產業合作的契機。更可喜的是計畫主持人與行政主管脫鉤,弊端自然減少。
頂尖大學計畫中,有多項指標與國際接軌,國際化或是提升國際觀有關的。可以看成為從上而下的政策指標。目前有許多大學訂英文畢業門檻,提升英文程度,立意確實良好。筆者查訪許多學校發現,制定英文畢業門檻確有顯性的廣告宣示作用。但在執行上有矛盾之處,且造成即將畢業的學生困擾。所有學校系所的教育目標,沒有不把其科系的專業學習列為最優先的項目,國際觀在學校的教育目標中僅聊備一條。執行上把國際化、國際觀與英文能力幾乎畫了等號,是個盲點。教育部似乎應該正視學校施行英文畢業門檻多年來的績效及其適法(規)性。
「學生須通過特定英文檢定門檻,否則須補修英文,才能畢業」。(This is a punishment policy, not encouragement policy)如果英文對專業學習上很重要,則應該在大一就訂出較嚴格的通過標準,大一寒暑假時,就需要補修或強化英文的措施,使其在其後的專業學習上更有效率。而非在畢業前以特別考試來驗收其英文成果。諷刺的是“英文測試”成為唯一的畢業測試門檻,而其他專業科目不需做畢業測試。如此有違教育目標的措施,是應該強烈質疑的(可能違法,教育部是以獎勵的態度學習英文,我們卻訂畢業處罰門檻,獎勵的定義是給做的好的加做不好或根本不做則沒有損失)。如果學校的教育目標有需要培養學生國際觀,相信看三個月的文茜世界周報,比通過英文檢定會更為有效。
如果英文能力真正如此重要,英文程度代表國際競爭力,且有益於專業知識的學習。筆者的建議,教育部應該責成各國立大學在英文科上,訂較高的入學門檻。研究所加上英文檢定或英文考試成績為入學參考條件,使其在其後的英語授課的學習上有其效益,而無適法正當性的爭議。教育部在“頂尖計畫”中可以有更多著力之處,例如在台中高鐵車站附近,開設國際會議中心,使國內大小型學術的研討會,可以有定點專人執行。國內會議在台中高鐵站附近舉行,與會人員從出發到回家5小時就可以完成。英語授課的課程可以集中在會議中心內開設,並在12月或是6、7月間,開短期學分班,以利安排國外的優秀師資參訪行程(高鐵ticket教育部partially pay ) 。
留言列表